本土食材的“新江湖”:甘肃特色饮品激活文旅消费“新”增长
当甜醅子与奶茶碰撞、浆水与酸奶混搭、中药材变身时尚茶饮,甘肃特色饮品领域正涌起创新热潮。从“放哈”甜醅子奶茶年销530万杯,到甘肃省博物馆与庄园乳业联名酸奶的文创热潮,再到佛慈制药跨界养生茶饮的破圈尝试,这些扎根本土食材的创新饮品,构建起多元竞争的“饮品江湖”
当甜醅子与奶茶碰撞、浆水与酸奶混搭、中药材变身时尚茶饮,甘肃特色饮品领域正涌起创新热潮。从“放哈”甜醅子奶茶年销530万杯,到甘肃省博物馆与庄园乳业联名酸奶的文创热潮,再到佛慈制药跨界养生茶饮的破圈尝试,这些扎根本土食材的创新饮品,构建起多元竞争的“饮品江湖”
一“墩”难求的冰墩墩、圈粉无数的LABUBU、层出不穷的国风文创……主打“万物皆可爱”的“可爱经济学”正成为当下消费市场的流量密码。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市场玩具(不含潮玩)零售总额为978.5亿元,同比增长7.9%;潮流和收藏玩具零售总额为465.7亿元。
走进“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佩戴VR设备,游客便可“置身”于高精度立体还原的第285窟,“零距离”观赏千年壁画、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还能有“飞”起来看洞窟的神奇体验。
近日,由凤凰网旅游与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品牌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发起的2025“文旅好品牌”年度案例征集活动结果正式揭晓。甘肃省博物馆文创推广案例凭借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创新的品牌传播实践,成功入选“文旅好品牌”2025年度景区及博物馆品牌案例,成为全国文旅品牌建设领
近日,2025文旅品牌盛典暨文旅好品牌年度案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报送的“如意甘肃”系列文旅品牌营销入选年度网络人气文旅案例,“陇原大地吼秦腔”西北戏曲荟萃展演品牌入选年度非遗品牌案例,甘肃省博物馆文创推广入选年度景区及博物馆品牌案例。由兰州
10月24日,2025文旅品牌盛典暨文旅好品牌年度案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报送的“如意甘肃”系列文旅品牌营销入选年度网络人气文旅案例,“陇原大地吼秦腔”西北戏曲荟萃展演品牌入选年度非遗品牌案例,甘肃省博物馆文创推广入选年度景区及博物馆品牌案例
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今年观看国庆升旗仪式的人群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他们轻声哼唱国歌,眼神里流露出对祖国最深沉的热爱。
当国庆的号角吹响神州大地,当五星红旗漫卷兰州七里河区的金秋长空,这片浸润着黄河烟火气、承载着丝路文化韵味的区域,正因甘肃省博物馆的热闹而迸发更炽热的活力— 作为七里河区国庆期间人气汇聚与消费升温的核心节点之一,省博早已成为区域假日氛围的“放大器”。
雷台汉墓出土文物经整理后,于1969年12月被上调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经过前期修复,铜奔马率先走向国际舞台:1973年4月至1975年8月,它先后在法国、英国、罗马尼亚、瑞典等10余个国家展出,近500万各国观众目睹其卓越风姿,对铜奔马的造型艺术极为赞赏。
近年来,甘肃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完成30余家博物馆近万件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处理,推动线上虚拟展厅矩阵、智慧导览平台等由省级博物馆向基层博物馆普及,通过“传统线下展览+云讲解”等方式提升文物“曝光率”。
甘肃,作为拥有三分之二中国段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名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孕育了无数璀璨辉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600公里的丝绸古道,穿越过汉唐盛世,见证了金戈铁马的豪迈气魄。
9月24日,“丝路菁华 交流互鉴:数智化驱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博物馆举办。来自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国内知名博物馆,省内各市州博物馆相关科研机构、企业的9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数智化时代博物馆发展新机遇。
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舞台上,国潮风浓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成为传统文化破圈的精品佳作。一个多月后,《只此青绿》数字藏品纪念票推出,精选5张剧照和1幅书法题词,设计了6款纪念票,共发售24000张。在保护作品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发行、购买、收
在甘肃省省会兰州,有一座承载着河西走廊千年文明的“文化殿堂”——甘肃省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它不仅是兰州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更像是一把打开甘肃历史的钥匙,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专程前来打卡。无论是初到兰州的旅行者,还是深耕文化的研究者,都会将这里列为行程的“
9月16日,甘肃省博物馆内人潮涌动,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场由招商银行与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一老一少”群体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活动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千年文明的厚重,更通过互动体验点亮了
此次展览是省博拓展文化传播渠道的重要尝试,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让馆藏资源“活”起来。展览系统展现了甘肃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此次展览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意义。活动现场,银行干部职工全程专注聆听,不时交流讨
诸君可知,司马迁如何写出“通古今之变”的不朽名篇《史记》?据他自己说,年少时遍游大江南北,调查古代遗迹和传说故事——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实地考察,才能有对历史洞彻的了解。2024年10月,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西北考察之行。虽非司马迁式的周游历览,但在短短8天的行程